0%

分类方法

国内似乎之前也搞过一阵子垃圾分类的动员,只是后来几年出了状况,其他问题都顾不过来,所以现在没有人提了,不过我还是依稀记得,国内把垃圾分为了干垃圾、湿垃圾、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等等

来日本之前最初选择居住地的调研时,就重点考虑了垃圾分类这一点,在得知东京的生活垃圾要分为 23 种(数量不见得记对了,总之很多的感觉)之后,坚定了我们放弃定居东京的想法。而听说大阪在垃圾分类方面可以算是全日本最松,有人甚至说大阪的垃圾只需要区分可燃和非可燃就好,虽然还是不如国内方便,但是有比较才能伤害,宽松的垃圾分类这个优势在我们看来是巨大的

由于住的是民宿而不是酒店,从入住的第一天就需要开始关注垃圾分类相关的信息,从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就注意到厨房放了三个大概 40L 左右的垃圾桶,心说可燃和非可燃这不就只有两种吗,那第三个垃圾桶是要放什么呢?直到我们在民宿楼下看到了关于如何丢垃圾的指南

vjp-9-1.jpg

不过光看通知,每一种垃圾究竟包含什么东西是很难去衡量的,凭直觉的话:可燃垃圾就包含了厨余垃圾和一般的可以在垃圾场焚烧的垃圾,其他的类型可以根据去区役所登记时赠送的小册子来判断了。大阪市政府官方网站上有中文的介绍页面,来介绍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

vjp-9-3.jpg

按时回收

每个地区,甚至每个街道倒垃圾的时间都不一样,而要每天一直去翻看这些倒垃圾的通知和指南来指导如何倒垃圾也着实有些劳累,还好政府还开发并提供了一种专门通知如何倒垃圾的 APP,名叫 ThreeR

vjp-9-2.jpg

下载以后,选择住址所在的都道府县区和街道信息,就会每日推送第二天是否可以倒垃圾,并提供了每种垃圾的分类图例

vjp-9-4.jpg

为了防止野生东西刨食儿把已经打包好的垃圾撒一地,一般会要求使用网子把垃圾兜起来,就像这样

vjp-9-5.png

第一次丢垃圾还兴冲冲的跑去围观了一下,早早把垃圾打包好放在指定的位置,当听到一个魔性的音乐的时候(有点像国内洒水车播放的音乐,总之有点洗脑),就说明垃圾车在靠近了,一开始还很担心工作人员会非常仔细地检查,甚至会不会把我们丢的垃圾退回来,可后来发现操心都是多余的,工作人员看都没看直接就把垃圾袋扔进车里了。不过后来观察,这仅仅局限于丢可燃垃圾时的情况,如果是其他量比较小、或者东西比较干净的情况,还是会被仔细检查的,如果分类明显错误,垃圾会被拒收,最后只能灰溜溜地下楼把垃圾拎回家重新分拣

外出时

以上是家中的存放的生活垃圾,实际上走到大马路上基本上是很难看到垃圾桶的,除非是:

  • 在店里消费了以后,可以把从这个店里购买的商品产生的垃圾丢到店铺设置的垃圾桶,或者直接给店员;
  • 某些商圈、外国人比较多的小吃街,运气好的话可能可能会遇到极少量的垃圾桶;
  • 自动贩卖机的旁边,有些情况下,可能会设置只能回收饮料瓶的垃圾桶

个人要应对这种情况,要么自己随身带一个垃圾袋,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收着,拿回家以后再丢,要么就在店门口消费,把产生的垃圾直接还给店员。一番实践下来,发现出去逛街时消费的欲望下降了,因为不管买什么都要事先考虑垃圾怎么处理的问题,并且也养成了自己出门带水瓶的习惯,因为饮料瓶一般很难在店门口就喝完,最终带回家,也要进行再分类(至少需要洗干净和去除塑料纸皮)

虽然种种不便,但也并非难以克服,想要以最低成本享受卫生干净的整体环境,每个人都需要付诸努力,是应该的事情

銀行

人在国内时就得知日本的银行卡不好办,首先绝大多数的银行都对你已经在日本住了多长时间有要求,一般来讲是 6 个月,要么就得已经有非常流利的日语可以跟银行的工作人员 Battle

是否有银行卡是设立公司的先决条件,大部分情况下,没有银行卡的情况下,房东也不太愿意租房给你,所以 6 个月肯定是等不起好在有一家银行对一穷二白的外国人把门打开了一点点,他就是日本邮政储蓄银行(ゆうちょ銀行),他们是愿意在一定条件下给在留时间剩余 2 个月以上的人办理银行卡的

日本的邮便局是个庞大的企业,除了有银行业务以外,也有包括邮件、包裹、保险、证券等业务,日本人热衷于交换纸质信件,即便一个普通的市内文件都要 370 日元的快递费也在所不惜,街上遍布了各种看上去崭新的红色邮筒,起初我以为跟国内一样就是个摆设,直到我亲眼看见有邮递员大叔取件以后才敢自己去使用(这是后话了)

办卡

由于国内也有邮政银行,所以乍一听就会认为是差不多的风格,事实证明也确实是熟悉的味道。好不容易等到又一个休息日的结束,我们兴冲冲的跑去民宿楼下的某个自带人工窗口的邮所银行营业厅,与工作人员通过 Google Translate 一番尬聊过后,被告知一定要自己有流利的日语基础或者携带翻译,并且通过预约,才可以办理银行卡。

有一点百密一疏的感觉,因为这个似乎跟事先我查的攻略不太一样,以前查到的是说去邮所银行办卡的时候,当天会给一本存折,然后回家等邮寄银行卡。当提出这个观点以后,工作人员收下了我给他们看的开户证件,让我们去休息区等通知,并开始了来来回回忙碌的工作,正当我以为事情有了转机,是不是最后还是会帮我开户时,工作人员叫号了,一番人机尬聊后,得知如果不事先预约并且携带翻译,就不能给我们开户,但是我们可以下载邮所开户客户端,自己通过手机网络开户,并给我们打印了一本小册子,大概有2、30页,并且还是彩打,第一想法是:这一点儿都不环保啊。小册子的内容是图文并茂的 app 使用指南,基本上看上去就是把某个网页打印下来了,服务是好服务,但是效率不高,如果是国内的话,可能门口贴张纸,让你自己扫码下载 APP、看教程就完事儿了

自己通过手机 APP 开户,需要先下载口座开设客户端:

如果是 iPhone 的话需要注意的是,国区是没有这个客户端的,亲测日区和美区有。开户有一堆的表格要填,并且需要用手机 NFC 扫在留卡,以及需要摄像头权限进行人脸识别,可以选英语界面,所以整个过程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友好的。只不过,信息填写一定要照搬去区役所登记的信息,特别是姓名、地址、电话一个字都不能跟登记的不一样,我在填写住址的时候,复制粘贴了 Google 地图上的地址,描述形式跟在留卡上的不同,过了 4 天以后,就收到了邮所银行从名古屋发来的邮件,告诉我地址错了。全部重填、重新申请以后,又过了 3 天,收到了审核通过的邮件。

从开始申请到最终收到卡,连周末在内,一共耗时十天,期间有自己地址填写的问题,否则的话感觉一周左右可以办下来。有趣的是,我老婆也一起申请了银行卡,并且大部分个人信息都是跟我一样复制粘贴进行的,中间没有收到任何驳回的邮件,跟我同一时间收到了银行卡。个人猜测银行办理业务都是按家庭为单位,觉得一家人同时申请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信息正确就好?

总而言之,有了银行卡以后,很多手续都变得好办了许多,身上携带的现金也有了去处,不用每天出去玩的时候也负重前行了

目前为止,这张卡已经足够支撑所有想要办理的业务,比如租房时填写账号方便房东自动房租、役所登记银行账号方便扣保险以及儿童福利金发放、公司成立验资时的资金账户、学校自动交杂费(大阪号称公立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全免费,可是还是要收取书本、旅游以及参加活动的材料等等费用,这个以后详细聊)时需要填写的用来扣款的银行账户等等场景

用卡

邮所的卡有几点限制:

  • 当一个人在日本居住时间不满半年,并且没有在日本的公司工作并产生收入时,这个人就会被定义为「非居住者」,此时这个人的银行卡,想要主动跟别人转账的话,每次会收取 3000 日元手续费;
  • 从海外向该银行账户转账时,会自动在代理结算银行换购美元,入帐后,自动转换为日元进入账户,期间手续费和汇率都是非常不友好的,并且,如果期间出现任何疑问,可能会有电话过来询问资金来源和用途,最终如果款项原路返回的话,损失自行承担;

还有一些网上经常吐槽的缺点,由于相关的事项我还没有涉及,就暂时没有去关注。日本有一些比较大的银行,可以说是办理银行卡的版本答案,比如三井住友、三菱UFJ、瑞穗,基本上,都需要住满半年后,才有可能办下来,被拒的概率不能说全部,基本上绝大部分吧,有的人说自己一到日本就办理了三井住友银行卡,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人中龙凤吧

需要解决当前邮所银行卡不好用的问题,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 在公司成立之后,由于自己就是社长,所以就算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人,就可以破除「非居住者」的身份,一跃成为「普通用户」
  • 居住六个月后,自动脱离「非居住者」身份,并且可以去尝试办理尊贵的三大行银行卡

总而言之,日本的银行卡都说不好办理,可是要办理也并非无迹可循,只要材料完备、按部就班,办卡基本上都是时间问题。跟有的地方办卡要查祖宗十八代的信息,还要为「将要拿这张储蓄卡是为了要办什么事情」开具各种证明,忙前忙后只能拿到一张每日额度几百块的储蓄卡相比起来,还是要宽松不少。

首要任务

在区役所登陆完住所后有三大首要任务:办手机号、开银行卡、租房,这三个东西时互相依赖的东西

基本上,办理手机号需要有住所和银行卡(含信用卡),开银行卡需要有住所和手机号,而租房需要有银行卡和手机号,他们互相依赖,形成了需求的闭环

其中开银行卡和租房的要求都卡得特别死,唯一的突破口是办理手机号,住所直接使用民宿的(前提是真实居住的,并且已经在区役所登记该地址),而银行卡可以使用国内的 JCB、Visa、Master Card 等信用卡(这个之前提到过,可以在国内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所以是满足办理条件的

运营商选择

日本的手机运营商挺多的,个人把他们大体分为三个梯队:

  • 一线运营商:AU、NTT DOCOMO、SoftBank、Rakuten(新兴运营商,姑且算新一线)
  • 格安运营商:UQ(AU 亲儿子)、Y!Mobile(SoftBank 亲儿子)等
  • 虚拟运营商:IIJ 等

一线运营商可以类比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顶配套餐,比如中国移动全球通的感觉,好处是有自己独立的网络、信号更稳定、网点多,并且业务覆盖非常广泛,基本都有包括宽带、电视、电话、金融一类的全家桶,缺点是贵,适合价格无感用户;

“格安”的意思我搜索了一下,GPT 说:“格安”(かくやす)是一个形容词,意味着“非常便宜”或“价格低廉”。虽然是这样的名字,但大致来说,如果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也不会特别的便宜,即便在优惠期内,每月的月租也在 100 到 200 人民币左右,算下来,一个典型的每月 20G 流量的格安卡套餐,每月消费 160 人民币左右。这些运营商基本都是一线运营商旗下的廉价品牌,用来给自己主品牌引流,比自身品牌稍微便宜一点的同时又要比租用自己网络的虚拟运营商获取更多的利润,好处是办理这些运营商的卡可以共用其对应一线运营商的生态,比如宽带线路,信号也相对虚拟运营商更优先使用;

也有不少的虚拟运营商,自身没有基础设施,都是向一线运营商租用,可以做到比较低的价格,不过一般没有门店,需要全程在网络办理,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并且可能对注册者的住所和手机号有要求;

上面这张图就是这边营业厅自认为比较优惠的几种手机套餐,算下来一家三口都正常办理手机号的话,差不多一个月 2、300 块是要的。跟国内动辄 1、200 块搞定全家人流量+电话+宽带+电视的融合套餐没得比,有些难以理解在日本这个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市场为什么手机话费还是可以做到这么贵呢?

在国内就开始研究日本的电话套餐,前前后后做了不少功课,大致确定,在日本的第一年使用 UQ,后续根据情况考虑要不要携号转网到 Rakuten 一类的运营商(Rakenten 也就是乐天,目前套餐性价比比较高,但由于是新运营商,所以覆盖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升,先看看再说),不选择虚拟运营商的原因是时间上等不起,毕竟没有手机号就无法办理其他的流程,需要马上拿到 SIM 卡。

儿童的手机号因为对申请时间不敏感,并且流量需求并不高,所以可以考虑后续再通过网络申请 IIJ 的卡(最低的 2G 流量套餐每月大概 60 人民币)。

办理号码

虽然法定休假已结束,但是街边大部分的小店都没开门,最终去天王寺商圈的 AU 店铺开了两张大人用的 SIM 卡,选了 UQ 的 20G 流量月套餐,七七八八的优惠都用起来以后,每人每月也得 100 多。所用到的证件包含:

  • 护照
  • 在留卡
  • 招行 VISA 信用卡

办理手机号时,有个加 20 左右人民币选号的服务,可以自己选好手机号后四位,然后系统出现一堆匹配的手机号,自己从中选一个。跟选车牌号有点像,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本地手机卡到手以后,可以考虑进行的操作如下:

  • 设置日本手机号为主卡,关闭国内手机卡的流量漫游;
  • 国外账号的手机号换绑;
  • 网购手机号更换;
  • Apple ID 手机号换绑;
  • 很多禁止大陆手机号注册的服务都可以使用了

微信换绑以后,界面名称会变为 WeChat,据说如果手机号在亚太地区的话,数据会被迁移到新加坡,注重个人数据隐私的人士可以考虑操作

日本的元旦是要放假的,法定工作日从 1 月 4 号才开始,这还是比较早的,加上有些公司自己给员工放假,以及不少人此时休了假,真正能全面开展落地后的各项手续至少也得 1 周以后了

消费

去了一趟心斋桥,主要是去打卡格力高海报。去了,逛了,但是家人都觉得那个海报很傻所以没有合影。商圈跟我住的地方比起来只能用脏乱差形容,同样的连锁店,服务态度也差了不少,远不如民宿所在的住宅区:干净、安静、礼貌、热情。不过确实比较有人气,来都来了,还是要凑一下热闹。根据我们以往去各地商圈的经验,走马观花逛了一圈以后,最终没有去任何一个华语社交媒体推荐的餐厅吃饭,而是选择了金拱门

其他时间就在民宿附近乱逛,Google Maps 上看哪个 icon 顺眼就走路过去搂一眼,一方面是考察一下附近潜在可租的房屋,另一方面是观察周边业态和风土人情

购物方面,通过不断踩坑,发现商品物价差距较大,一般来说,跟店的规模和便利程度有关系,总体而言,店的规模越大、便利程度越低,买东西越划算,反之亦然。所以从性价比来说,百元店 > 大型超市 > 私人小店 > 便利店 > 自动贩卖机 > 商圈摊贩

横向对比时,有人总结了一张图,可以作为参考

IMG_8535.JPG

买菜的时候也可以部分遵循以上的标准,只不过,需要注意商品的产地,一般来讲,本地食材是最贵的(本地不同县的价差也不小,这个作为外国人先不深究),进口食材量大价低,如果口感相差不大的话,从节约考虑,可以考虑进口食品

饮食方面,直接看 Google Maps 上的评价就好,总而言之,只要不是国内自媒体主推的店子,Google Maps 的评分也不会太低,就不会踩坑。有不少朋友让我去跟随五郎的足迹吃遍大阪,但是我看了一下,他主要是在东京吃,在大阪好像就吃了个大阪烧还有几个什么,离我也比较远,未来再考虑。我们毕竟不是游客,同时摸索出了一下正常生活的饮食方案,大概有以下几个方案:

  • 自己买菜做饭吃,这个应该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最划算的方案,只是元旦期间很多菜场都关闭了,去仅有的几个超市购物感受是,肉比较便宜,青菜和水果比较贵;
  • 连锁快餐御三家,排名有先后:松屋、吉野家、すき家。基本上,人均消费都在 50 以内,全都可以支付宝、微信付款;
  • 便利店御三家,排名有先后:罗森、7-11、Family Mart。这个排名跟好吃与否无关,仅仅是从吃相上来比较,全都可以支付宝、微信付款;
  • 街边小店,偶尔吃一下,基本上只要不是太坑,都不会有人均 100 以上的店子

以上所有提到的消费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到收银台查看支持的付款方式,只能现金支付的店子,可以酌情考虑要不要消费。毕竟人刚到日本,还没有本地银行卡,现金有限,用一円就少一円,并且元旦期间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走低,所以肯定是刷卡以后人民币结算比较划算

以上所说的性价比只是针对我们个人消费习惯得出的粗略结论,日本的实体消费比较活跃、竞争白热化,所以每个店都会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让自己能生存下去,所以可以考虑把家附近所有的店都浅浅消费几遍,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各品类最佳消费场所列表,目前来说,我个人比较推荐消费的商家如下:

  • 百货:Daiso 百元店、スギ薬局、Life 超市
  • 买菜:业务超市、Sundy 超市
  • 快餐:松屋、便利店
  • 家居:Nitori、IKEA
  • 电器:日亚
  • 五金:コーナン
  • 二手:煤炉

神社

日本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神社,其中有自然神和祖先神,作为外国人在没有搞清楚背景之前,尽量不去拜供奉祖先神的神社,避免犯错误😂

而我们在寻找划算的超市时,发现了一个不错的神社,并且正好在排队祈愿,查了一下供奉的是当地一个主管农业的自然神,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神社的各个门都是开放的,排队祈愿也不会产生费用,也有投币奉纳的地方,不过全凭自愿

区役所

区役所作为政府服务机构,在法定假期结束后就上班了,于是我们第一时间就带着各种证件去登记。由于当前还没有开始租房,所以是到民宿所在的区役所,登记的也是民宿所在的住址,这个等租到房子以后,还需要再去其对应的区役所更新所有资料

在日本,住址非常重要,可以理解为跟国内户籍管理差不多的作用,只有去区役所登记了住所以后,才能开始进行后续的任何手续,比如办理手机号、银行卡、租房、联系学校等等一切,都需要基于地址。但是对于如此重要的信息,在登记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要验证地址的真伪,这一点还是比较颠覆认知的。不过经过我们后来观察,登记了住址以后,很多证件是通过挂号信的方式送到住址对应的邮箱或者送件上门签字领取,所以对于住址的真伪还是有一定的辨识度。当然,这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办法了

由于我所在这个区中国人含量很低,所以区役所也没有配备专门的中文翻译,于是我们基本上是通过手机 Google Translate 进行尬聊,每说一个项目都要翻来覆去来回解释,但工作人员非常耐心,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比我还要担心我的业务能不能全部办完,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虽然由于我自己疏忽,早上去的时候少带了证件,但是我在当天依然办完了前期需要进行的所有流程。主要包含:

  • 住址登记
  • 国民健康保险的加入
  • 儿童福利金领取的登记

需要注意的是,登录信息时,一定要携带结婚证以及儿童的出生证明,否则登录的信息会跟向入管局提交的信息不符,比如如果不能提供结婚证,那么就不能在「住民票」上写夫妻关系,而只能写同居,而孩子如果没有出生证明的话我感觉可能会登记成更离谱的信息,所以一定要准备,否则也许会影响到后续的手续

国民健康保险加入时的瞬间,保险就生效了,也就意味着,有了医保,可以享受与日本国民完全相同的基础医疗保障。由于保险证并不会当时给,而是会事后邮寄,并且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缴费的事,我表达的疑惑,还让工作人员误解为我着急去看病,一再跟我强调,我现在就可以拿在留卡去医院看病,产生的费用自己先垫付,后续拿到保险卡以后就可以正常报销了。说实话这时候真的有点担心,这么搞,纳税人的钱会不会心怀不轨的人薅光啊?

最后一项时儿童福利金领取,据说每个大阪儿童成年前可以每月领取 1 万日元吧,但是需要提供银行卡号,届时直接打到卡里面,这个就只能先登记,等银行卡办好了再来更新

总而言之,在区役所办完登记,才有了办理其他手续和业务的基础

落地

2024 年元旦,也就是日本的「お正月」晚餐时间我们顺利在关西机场降落。

人在日本,刚下飞机,就发现微信有很多条消息,还以为自己被网暴了,打开一看才知道是能登地震了,看了下位置离关西地区还是比较远的,不能说影响不大,基本上属于无感知。翻看了一下新闻和社交媒体,有的地方跟过年一样,而大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关注如何救援和支援了。

厦门航空的服务是很好的,在出口处,有工作人员已经帮忙把所有托运的行李都从转盘拿下来了,并且有专人等候乘客领取。

通关

由于事先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线上表格的填写,并且行李也是按最严格的标准准备的,所以过关非常顺畅。

长期签证在海关处有专门的通道,由于是个大机场,所以工作人员当场给我们全家派发了在留卡(可以理解为国内的居住证,注明了身份信息和可以停留的时间期限等重要信息)。据说如果是一些小的机场登陆,则需要自行去市役所(类似国内的市民中心)领取。

交通

在机场可以直接换乘前往市中心的其他交通工具,一般来说有电车和机场大巴或者的士可选,这个个人爱好,如果是土豪的话肯定是坐的士了,普通人可以选择电车或大巴。

下了飞机以后就可以插上事先购买的本地流量卡了,这时候通过 Google Maps 来查询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方案很方便,换乘站台以及相关价格都说得很清楚。如果不是长期签证,而是旅行的话,推荐下载一个 JapanTravel App,可以根据你所购买的旅游交通通票(https://japanrailpass.net/cn/)信息合理安排更划算的行程。

所有的车票都可以在大厅购买,如果使用 iPhone 的话,可以在 Wallet 中直接添加 Suica 或者 ICOCA 交通卡,理论上来说全国所有轨道交通都可以使用了,安卓不清楚,感觉原生系统的话应该也会有。12 岁以下儿童凭在留卡可以办理儿童交通卡,刷卡半价,这到购票处的人工窗口可以办理,我们办理的时候很幸运的碰到会说粤语的同胞,虽然不是普通话,但还是愉快地给孩子办理了儿童 ICOCA 卡。需要注意的是,从坐车开始就会开始遇到一些只接受现金的情况了,所以要准备一些,感觉几万日元就行了。

我们的民宿在大阪东住吉区,直接乘坐机场 S 线电车,在三国丘站下车,原地换乘 R 阪和线电车,到鹤丘站,步行几分钟后,即到达了民宿。整个行程耗时 1.5 小时左右,票价为每个成年人 990 日元,两大一小大概 120 人民币左右。电车等待时间很长,基本不用赶,上车以后,车厢内也有大量的地方用来放行李,对旅客很友好,车辆内外不光干净,设施也都看上去很新,跟我预想中的老旧拥挤的公共设施有一定出入。

到达

我们从电车站出来的时候,虽然只有 7 点钟左右,但是大街上已经空无一人,去民宿的路上只有我们行李箱在马路上行走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沿路观察发现,除了车站的 7-11 便利店以及路边的自动贩卖机以外,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店铺开门,甚至连灯牌都没有。最终饥肠辘辘的我们,在民宿放完行李以后,只能去便利店买了点吃的。